以“廉”為本 循跡企業“善治之道” |
?作者:孫曉玲 ??時間:2025-07-29 |
【字號:大 中 小】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廉潔從業不僅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保障項目質量安全、維護企業信譽的重要基石。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綱,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執著與堅韌,將廉潔文化落實到工作實踐中,于廉潔作風中找尋“善治之道”。 知規明紀,聚焦信念“固”廉。“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是黨員干部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縱觀工程建設領域,一線項目節點密集、資金流動大、資源調配頻繁,歷來是“四風”問題易發多發之地。唯有將“四風”頑疾從項目管理、物資采購、分包結算等關鍵環節精準剝離,才能祛除沉疴,確保企業發展肌體健康。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原原本本學規定、逐條逐項悟精神,綜合運用觀看反腐視頻、廉潔談話、典型案例剖析等多種方式,要將“嚴禁”“不得”“不準”的要求刻印在黨員干部腦海里,成為其心中的“定海神針”。要結合“第一議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形式,聯系實際學案例、靈活方式學精髓,從日常工作中把握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把鐵的紀律真正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嚴實作風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防微杜漸,強化監督“促”廉。工程項目建設鏈條長、環節多,若監督執紀失之于寬軟,則紀律之堤將勢必面臨“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困境。強化監督是推進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提升作風建設過程中,監督檢查必須如影隨形。對于建設項目來說,一線是監督的“最后一公里”,要將“探頭”延伸到基層項目。深化“大監督”工作機制,將紀律監督與巡察審計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通過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專業監督與綜合監督相結合、群眾監督與組織監督相結合,使監督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要高懸監督執紀利劍,加強對項目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潔風險防控,聚焦“四風”背后的管理問題、責任問題、制度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精細化管理要求,堵塞管理漏洞、狠抓制度執行、凝聚監督合力、提升整體質效。只有紀律規矩“帶電長牙”,使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才能將監督質效滲透一線,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以文化人,突出傳播“育”廉。廉潔文化潤物無聲卻又滴水穿石。《周禮》提出“六廉”,即考察官吏要看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歷史長河奔涌向前,但清正廉潔始終是貫穿古今的精神坐標。廉潔文化建設,如春風化雨,滋養企業生命之樹長青。企業當將廉潔基因植入文化血脈,使其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價值認同。這不僅需要創新載體,暢通線上+線下宣傳學習渠道,依托“兩微一抖一平臺”等媒介,運用好現代傳播手段,多渠道、多媒介宣傳廉潔文化;以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新時代廉潔文化的輻射力、影響力、感召力,豐富廉潔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方式,讓其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同時,也需要深入挖掘項目建設中蘊含的匠心與責任精神,提煉具有行業特色的廉潔理念,使之成為員工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如此,廉潔文化才能不斷滋養“不想腐”的思想沃土,讓清風正氣蔚然成風。 作風建設非一時之功,從“不敢”的威懾、“不能”的約束,最終抵達“不想”的自覺,這一歷程需破立并舉、久久為功。新征程上,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新起點,將“破”之決心與“立”之恒心融會貫通,讓清廉成為基業發展的鮮明底色,以“廉”為本,循跡企業“善治之道”,奮力交出一份合格、過硬的高質量“鐵建”答卷。 |